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面對一本眾多菜色的菜單,而無從選擇的經驗。
有些時候,選擇過多,反倒不是自由,而是種負擔。
人總是生活在矛盾之中,面對只有一頁,選擇不多的菜單,可能會嫌棄這家店菜餚不豐富,選擇過少。
而菜色眾多,餐單厚實的店家,卻往往陷入選擇障礙,光點餐就得花費十幾分鐘。更別提,上菜後,如果口味不滿意,就開始想「啊!剛剛應該點另一道,另一個看起來比較好吃」,於是開始出現後悔情緒,滿足感與快樂程度可能還不如只有一張薄薄菜單的店家好。
我也常常遇到不滿意的選擇後,開始不自覺的碎碎念,不滿的情緒漸漸的影響到旁人,大大降低了一起外出吃飯的開心氛圍。
看了這本書後,開始思考,其實選擇可以很簡單。首先,得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再來要選的不見得一直都得是「最好」,而是「夠好」。
「夠好」代表著自我的滿足,當然可能有人會說,人類就是在一直追求「最好」,不滿足中求進步。
的確,我不否認,我也是一直在追求最好...更上一層樓的工作、更富裕的生活等,才一直不斷的努力。
但往往期待越高,失望越大,常常自己對自己生氣。氣鬱結後,身體開始出現狀況。
這時候我才發線,一直再跟別人比較的同時,也是一直不斷地內耗自己的精、氣、神,讓自己時常陷入不滿的情緒,開始抱怨、埋怨。
憂鬱症,似乎不再是一個離自己很遙遠的疾病,而似乎是一種new normal ,身邊親戚朋友多少都有一點。沒有憂鬱,反倒顯著自己生活不努力。
其實很多時候,快樂或憂鬱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。既已發生的事情,是無法改變。唯一可以改變的,只有自己的心態。
學會放下、學會不要去回想過去已經錯過的機會,一直活在過往,並不會使錯過的機會再回來。
得學會如何活在當下,學習如何在現有的選擇中,找出「夠好」的選項,把握住「夠好」達到滿足,提升快樂指數。
只有心靈愉悅,才會有健康的體魄,長遠的未來。人生的道理說穿了,其實很簡單,不都是在追求快樂的生活,不是嗎?